昨天早上,从嘉定移到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Sensor China 2025年传感器展会。花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了1楼和2楼的大部分展位,见了很多的老朋友,也碰见了很多谷哥传感物联公众号的粉丝,听了传感器大咖们的论坛,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传感器朋友大联欢晚宴,回到宾馆感觉,还是很疲倦。
今天上午跑了上海的一个客户,下午又回到展会,参加了展商和德国AMA组织的一个中国传感器企业出海的座谈会。今天上海的天空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听滴滴司机说气温比正常时间要高,但漂亮美丽的天空,还是吸引我拍了不少的照片。
会展主办方上海科技展览公司钟海燕女士告诉我,今年参加参展的境内外企业近400家,其中20%为国外品牌,也创下了十年的纪录,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中国传感器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势头和勇于展示自己的愿望。相信很快将超过了疫情后德国传感器展Sensor+Test的规模,成为全球参展厂商最多的传感器展,结合每年4月初在深圳举办的Sensor ShenZhen深圳传感器展,中国传感器产业和规模也将很快引领全球, 同时也衷心希望中国的传感器技术也能引领全球。
2025上海中国传感器展和论坛谈访,谷哥认为有三个现象值得大家关注。
其一,在中国境内的大型外资企业更多的谈本土化和独立性,随着中外贸易战,科技战,关税战的展开,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在探索未来的发展。
Honeywell戎总嘉定的演讲中,一直在强调霍尼尔公司“在中国,为中国”不但是理念,而且在行动,在中国搭建独立的产业链体系,原材料来自中国,服务于中国客户。
昨天,刘沁老兄主持的“破局,重构:传感器全球供应链安全协同与本土发生态建设”的论坛,也有两家国内外知名的瑞士TE公司和欧洲ST半导体公司 ,大家会直面现实,直面问题,探索中外传感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解决之道也在随之改变和应对。在地缘政治的干扰和影响下,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
其二,今年看到多家央企也参加了市场化的传感器展(中航,中电,中兵,航天),中航工业的武汉仪表公司和中航西安618所的思微科技,成都的凯天公司,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兵器工业的蚌埠214所,公司徐总还参加了谈访节目,也进行了新品发布。航天四院西安44所也在知到展会的最后几天,也报名参加了展览。谷哥认为这是值得点赞,值得敬佩的一件事情。
其三,外资品牌,尤其是以前不了解的外资小品牌,占据20%的参展商也是值得关注的。足以说明随着中国的科技进步以及市场的扩大,有更多的外资希望通过他们的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品牌的进入使我们中国传感器人更多地了解外国技术发展的现状,更近地接触外国的技术,同时外资品牌的参观人员也能真切感受和了解中国传感器技术和产业的现状。人员的相互交流才是增进了解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
在今天下午的出海座谈会上,看样子年纪近60岁的一位德国女教授,第1次来中国,本来是谈她现在服务的一家德国气体传感器企业,她还是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对中国的看法,首先感到惊奇,第二,感到非常的美好。第三,感到中国人很友善。当然德国人,也很友善,她说昨天有一个中国学生同她交流了技术,今天这个学生把他的中国老师也叫到他们德国展台上,德国女教授也毫不犹豫的把她的PPT资料发给了中国老师。
友谊是通过交流彼此了解来逐步实现的,友情也建立在更多的交流之中。说的再多一点,西方人对中国了解很少,尽管他们是发达国家。可能越发达,越不愿意了解他们认为贫困的中国。我们中星测控公司的一个德国伙伴公司,一共有120多员工,仅仅有三个人来过中国,而且还主要是到我们西安中星谈业务的,包括他的老板也进来过一次。
中国已经不是40年前的中国,中国也不是20年前的中国。中国传感器企业应该有胆识有能力有实力参与全球的传感器业务。
准备登机了,今天的航班又延误了,最近4次乘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没有一次正点。
#2025.09.25.19:15虹桥机场东航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