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旅行闲暇时,神谈戏聊传感器(63)
发布日期:2020-11-23   点击量:654
字号:
来源:

         经验很重要,但一定要看总结经验的人,他总结的水平如何?今天(11月5号)为赶19:27的Z44次火车去北京。我18:07坐上出租车,原以为可以轻轻松松。按照我经常走的路线,科技路,高新路,劳动南路,丰庆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35~40分钟应该没有问题,即便是假日。可今天的老司机自称开了20年出租车,非要走城里,说是这个时间点城里车少,我”佩服“”了他的经验,走科技路,高新路,友谊西路,红缨路,朱雀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新城广场,尚德路。红灯要比我选定的路线多了一倍还要多。结果花了53分钟, 其中等待时间达27分钟。

clip_image002.png

         老师傅也是急得满头大汗。搞得我也是急匆匆赶路,急匆匆排队,急匆匆检票,刚上车5分钟后车就开了。好悬啊!有时候还真要坚持自己的计划,即便是面对”有经验”的人。

        原计划今年十二月份不出差,可是在18号北京万寿宾馆的”5G传感器”演讲后,认识了专程来参会的原住建部的高级工程师朱尔茂老先生。老先生盛情邀请参加明天(11月6号)在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一个智慧社区的研讨会,并做演讲。

clip_image004.png

        住建部及其相关部门及下属的协会,以前接触的很少。工信部,科技部接触的还算多一点,难道住建部也瞄准了传感器?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智能传感器在智能楼宇,智慧社区,智能家居里面的应用就会加快一点?反正给我的主题是智能传感器在智慧社区中的方方面面的应用,只要能够推动传感器发展的,而时间允许,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参与。

clip_image006.png

          我今年五月写过智能传感器在”新基建”中的作用4篇文章,其中一篇专门描绘各种传感器在社区中的应用,从家里出来,然后通过电梯出门,然后走过小区,然后向小区的周围瞭望。哪些地方都可以用到传感器,哪些地方可以改善社区的智慧化?这篇文章刚好和这个研讨会的主题相结合。

clip_image008.png

         我们城市的楼房是够多了,社区也够多了。我们的建筑智能化的程度,我们的社区智能化的程度。这个标准是不是要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建设标准中就要把智能化考虑进去,而不是在后面改造。国家的标准提高了,房地产商在建设的时候就必须执行,如果总是建好了以后再改造,改造谁来出这笔资金?就成为一个难题(比如现在各地推动的低层建筑加装电梯的问题)。这就严重地拖了楼宇智能化社区智慧化的后腿。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住建部有关部门的一个课题。

          未来智慧社区规划,第一是安全;第二是便利,第三是节能,第四是环境清爽。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智能传感器。甚至我们现有的传感器种类,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及社区的需求。但愿明天的演讲能让相关的专家了解到传感器在未来社区发展智慧化的重要性,国产的传感器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西安中星测控公司一直致力于各类智慧园区,也包括智慧社区的传感器的研发。智慧楼宇里面的各种压力,差压,温度,温湿度,空气质量传感器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随便聊一句,我一直认为智慧家居或者智能家居里面”脑电波传感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从理论到研发,从制作到使用的便利化,以及提高它的准确率,这样的话,智能家居将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

       有了这个实用化的脑电波传感器,我们回家就不用智能手机了(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智能家居里面的各种设施,要运用智能手机,对老人和小孩来说不但不智能,反过来更麻烦了)。到了家门口,我们想着开门,和脑电波相连的智能门锁就打开了门。进门后我们想着开客厅的灯,客厅的灯就自动打开。诸如此类的事情等等,都可用人脑直接控制,相信这样的传感器一定有不少专家和厂家在研究。我也期待着,这样的产品很快能进入实用化,而不仅仅是一个示范样板。

        我期待着智能社区的落地,我期待着脑电波传感器实用化。

#2020.11.5号22:10。Z44西安到北京#